森梦国学名人网
首页 > 古代人物 > 传统戏剧皮影戏凌源皮影戏朝阳市传承人于振声

传统戏剧皮影戏凌源皮影戏朝阳市传承人于振声


【项目名称】凌源皮影戏

【项目类别】传统戏剧

【项目地区】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

【项目级别】国家级

【项目批准时间】2006年《凌源皮影戏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




【传承人简介】

于振声1936年生于凌源松岭子镇三皇庙村。于振声从十几岁开始就喜欢上了皮影戏。1995年,他自筹经费组建起了“振声皮影艺术团”。在皮影雕刻技艺上,于振声继承了凌源皮影雕刻技法,又吸取唐山技法的精华,加上自己的创新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 他早年拜家乡皮影老艺人王盛林为师,也跟凌源最著名的皮影雕刻艺人佟敏学过艺。1995年,于振声从凌源市城建局长的岗位上退休,筹建了“振声皮影艺术团”,带着皮影上山下乡。在四处演出的日子里,于振声觉得影人过于呆板,缺乏灵动之气,便又萌发了再度拜师的念头。
1997年,于振声来到唐山拜在皮影雕刻名家韩世勋门下。博采众家之长让于振生技艺纯熟,独树一帜。跟演出时用于操作的皮影不同,于振声雕刻的皮影基本属于“看影”,就是将皮影镶在镜框中供人观赏。作为突出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美术工艺品,“看影”的雕刻要比作为演出道具的皮影更精细复杂,因此对艺人的雕刻技艺要求也更高。

在凌源皮影的刻制行业里,不乏以机器代替刻刀的鱼目混珠者,但于振声却始终是传统手工技法的坚定追随者,他认为机器刻影不能算作影艺,漫长的制作周期也造就了手工皮影的高品质。与技艺上一心一意的“守旧”相对应,于振生一直在题材上寻求变化和创新。他尝试雕刻了一些现代皮影,新增“寿桃、喜字、鸳鸯、连年有余”等吉祥题材和《木兰从军》《西游记》等古典文学题材。
虽然作为工艺品的皮影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,皮影刻制的未来发展大有可为,但对恪守精工的于振声而言,想要完成传统手艺的市场化生存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辽宁凌源的于振声老人酷爱皮影雕刻艺术,退休后潜心研究皮影雕刻技艺,重新拜师学艺、设馆收徒,传承这项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,并于2008年被命名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


【项目作品】

标签:

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

猜你喜欢

十个历史人物简介 阮籍
人物生平 有关于阮籍的先世,史籍中只记录了其父阮璃,其余并无什么特别显赫的人物。然而司马昭曾经求婚于阮籍,在士庶界限泾渭分明的当时,又是以重视门第高低的司...
历史人物名人 金日磾
金日磾(日音“mì”,磾音“dī”)(前134~前86),字翁叔。本名为日磾,汉武帝赐姓金,故称为金日磾。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,西汉元狩年间(前122年—...
有趣的名人故事 释道安
少年出家 释道安,俗姓卫,西晋永嘉六年(公元312年)出生于常山扶柳一户官宦人家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通儒、生活富有、令人羡慕的家庭。但不幸的是,道安出生的...
貂蝉古尸复原图让人不寒而栗 述圣事迹
三世祖,字子思,史称子思子。他师承曾子,下启孟子,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,为儒家五圣之一。著有《中庸》一篇。 夫子闲居,喟然而叹。子思再拜,请曰:“意子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