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梦国学名人网
首页 > 当代人物 > 传统技艺胶东花饽饽传统手工技艺大连市传承人姜惠

传统技艺胶东花饽饽传统手工技艺大连市传承人姜惠

【项目名称】胶东花饽饽传统手工技艺 【项目类别】传统技艺【项目地区】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【项目级别】市级【项目保护单位】 【项目批准时间】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【项目简介】 同普通的馒头相比,它要比馒头大三、四倍,也不是单纯的馒头样子,而是做成各种形状,就像工艺品一样,美极了。因其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花样,所以称之为花饽饽。 花饽饽,又称“花馍”“ 巧饽饽”。饽饽来源于古时候的祭祀活动,主要是祭天、祭地、以及红白喜事等,祭品以枣饽饽为主。当时大多用粗面粉、荞麦面等制作而成。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,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,延续到今天,可谓历史悠久。宋代文献资料曾记载着,大饽饽用于春节,端午节,中秋节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。在清朝时期,人们用蒸饽饽的方式来庆祝各种节日,是民间托物寄情,喜庆丰收,祈福长寿的生活艺术品。 “二十八把面发、二十九蒸馒头……”这首民谣道出了北方的传统年俗,过年都要蒸馒头。馒头是发面做的,蒸的时候会发起来,所以也象征会发财发家。 在胶东地带过年蒸的馒头,也就是胶东花饽饽,更是多姿多彩、形象丰富:鱼形为吉祥,桃形为长寿,苹果形为平安如意,鱼馒头寓意“年年有余”,元宝馒头寓意招财进宝,馒头上点缀五个大红枣寓意来年五谷丰登。而这些做成刺猬、龙等形状的馒头,传说是“圣虫”的一种,取“剩”、“升”之音,寓意来年粮食有剩余,日子步步高升。馒头上还有点红,意味着红红火火,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种祝愿和愿望。 今天的胶东花饽饽虽然保留了传统的形制,但是也被赋予了新的意蕴。随着社会水平不断的提高,人们除了用白面作为主要原料之外,还用玉米面、豆面和水果蔬菜制作花饽饽,而且花样由简单的花式逐渐发展出形态各异的花饽饽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花饽饽由原来的单纯为了满足裹腹需求,逐渐渗透到餐饮文化中,变成了不仅好吃而且好看的艺术品。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,而且多用于庆祝、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,它在所依存的民俗社会中总起着这种或那种实际的作用,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紧交织在一起,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功能,满足着社会的共同需要,也满足着个人的心理需求。 【传承人简介】 传统花饽饽历史悠久,在古代多用于祭祀,祭天、祭地、红白喜事的祭奠,祭品以枣饽饽为主。花饽饽盛行于明清时期,〞大花饽饽〝一词源于明清宫廷御膳房专设的饽饽局。选用上等的面粉即头道面蒸制,刻上红殷殷的印记而成,用于祈福神灵、祭奠祖先等。是民间瑰宝,是当年皇室举行大典的贡品之一。传承人姜惠,她的姥姥和母亲都是山东人,从小时候就会蒸花饽饽这项手艺。在她很小的时候,一到逢年过节,她的姥姥和母亲就会蒸花饽饽,姥姥和母亲能做出很多花样,鱼、圣虫、刺猬,不仅好吃,还特别好看,有时候还当做礼物送给亲朋好友。今天的胶东花饽饽虽然保留了传统的形制,但是也被赋予了新的意蕴。随着社会水平不断的提高,人们除了用白面作为主要原料之外,还用玉米面、豆面和水果蔬菜制作花饽饽,而且花样由简单的花式逐渐发展出形态各异的花饽饽。花饽饽由原来的单纯为了满足裹腹需求,逐渐渗透到餐饮文化中,变成了不仅好吃而且好看的艺术品。于是,为了更好的传承和研究花饽饽这项技艺,姜惠于2014年赶赴山东学艺,拜山东著名工匠、胶东花饽饽协会会长于日芬为师,提高和丰富做花饽饽的技术和技巧。在原有胶东花饽饽的基础上,姜惠又结合大连地域特色,创新了一些具有大连地域特色的花饽饽,比如鲜花系列、海鲜系列等。目前,她所制作的花饽饽在大连非常受欢迎,这项技艺也越来越多的被传承和推广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风流人物数当代 靖江市周易文化...
黄剑林,号山道人,1963年生,中华时代名人会员,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理事,靖江市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,修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,扬州市美协画家。 历年来,...
风流人物数当代 霍裴然
霍斐然,男,1931年12月30日生,四川巴县人,易学研究员,原为四川重庆轻工电器厂退休工人。祖辈世代为农,皆为文盲,虽家严望子成龙,无奈家境贫寒,仅完成...
风流人物数当代 陕西榆林县道教...
钱宏保,男,汉族,初中文化,道士,道名兴发,生于1966年11月24日,是陕西省横山县雷龙湾镇周界村人,善于修道治病。 1973年至1979年在本乡镇上...
风流人物数当代 郯城康乐老年养...
孟凡华,1969年,汉族、高中学历,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幸福村人,现就职于郯城康乐老年养护院,任职院长,传承国学最具推动力新锐人物,时代名人高端论坛特邀嘉宾...

强力推荐